秦刚要去青州赴约,送行前李清照提醒他:“这黄裳之前也是朝官,虽然你们没有直接的交集,但也得提防一下,他会不会在朝会上见过你的样貌。”
秦刚倒是一愣道:“亏得娘子提醒,朝会之人虽多,但是这事还是得预防一二,免得到时措手不及!”
“呸!油嘴滑舌!”李清照犹豫了一下,“我知你做事极有谋划,自然也不多担心你。只是希望你从今往后,每次都得多思而行,可能,可能这次回来,你要牵挂的人,就不止两个了……”
“不止……两个?哪来的第三个?……”秦刚一时迷惑,却又心思极快地回味了过来,立即大喜道,“你是说,你又有了?”
“嘘!还没来得及看郎中,奴家只是觉得……感觉和之前的一样……”李清照双颊绯红,声音已经低不可闻,但她说的每一个字都令秦刚听得欣喜若狂。
“月娘!”秦刚转头就吩咐道,“这些日子,你必须做到寸步不离,清娘但凡有什么需要,你便让长门徐退去办就行。”
月娘一直待在李清照身边,对于此事自然最是清楚,此时立即躬身道:“奴婢请主公放心,定然不会让主母出半分意外。”
依依惜别之后,秦刚这才带着卫队一行直奔青州而去。
青州,京东东路首州,其州名虽然出自天下九州之一,但实际上此处是到了西汉之后,才开始设立了广县城,属齐国的临淄郡。一直到了东汉以后,青州才开始逐渐成为管辖周边数郡的中心之地。
而顶着“豹子头林冲”名号的秦刚在路上刻意地重新改动了自己的发式外形,不只是为了单纯增加一些江湖气息,甚至还设法改变了自己的眉形,以防着会不会被黄裳能认出。
当他带着手下在接近青州城时,十分感慨着看着眼前青黑色的高大城墙。此时才想起来,就在《水浒传》的故事里,青州的戏份确实极重,不仅因为它距离梁山很近,而且自身境内便就有二龙山、桃花山和白虎山三处山寨。在故事里的青州官兵,就出了霹雳火秦明、镇三山黄信这两员梁山大将,之后梁山联合三山寨一起攻打青州城,还设计收伏了朝廷派来的大将双鞭呼延灼,便是三员了。
当然,此时不仅距离故事里的水泊梁山起义还有很多年,而且根据秦刚自己的情报收集判断,梁山好汉的故事多是后世杜撰,否则他也不会假托如林冲这样的名头与名字。
进了青州城,门口士兵瞧他们一行人气度不凡,过来一问清楚后,领头的立即客气道:“黄帅守有令,只要林将军一到,就请随我直接前往帅府!”
这边立刻便有士兵快马提前过去报信。
快到帅府之前,远远的便是宗泽赶来,见到秦刚之后,宗泽便在马上与他对视一眼,心领神会地说道:“奉义郎、权发遣青州通判宗泽,奉京东东路经略安抚使司黄帅守之命,前来恭迎林将军!”
秦刚自称的这个林冲,之前所谓的统制一官不过是自封的,而且现在已经闲赋在家,所以从前面的城门军官到现在的宗泽,都只是含糊地以一声“林将军”对其称呼。不过这也恰恰成为黄裳更想见他的重要理由:他向来信奉道家思想,对于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林将军最后居然能在招安时放弃出仕的风骨极为推崇。
宗泽将秦刚带入帅府,而黄裳已经在正厅等候着了。
双方入座后,黄裳仔细地上下打量了秦刚数眼,立刻笑容满面地说道:“林将军大名在外,本官如雷贯耳,只是今日得见,却不知竟然如此年轻!”
黄裳于元符二年入京为朝官,所以那时的秦刚回朝参加朝会时,他应该也曾在朝堂之中,只是当时所站在位置偏后,未必能够看得清楚。再加上历经这么许多年后,怎么也不可能会把眼前这位散发打扮的绿林好汉“豹子头林冲”与当初名扬朝野的龙图阁待制秦刚联系在一起。
看到自己并未被黄裳认出来的秦刚,终于还是十分地放心微笑着回道:“过奖!林某本就是浪荡江湖的一介武夫,今日能得黄帅守青睐,实在是三生有幸。”
“林将军年轻有为,不知师承何方啊?”
“惭愧,林某因为常跑海船,天南海北、风险甚大,为了防身才学了点拳脚,没有什么成就,实在是有辱师门。”
黄裳虽然一直坐在这里,这秦刚进了城,他身边所带的这些护卫气势令人心惊,早有人报到他这里。
而秦刚则早有准备地给自己安了一个海商的身份。此时的海商极具风险,请高手护卫,甚至自己学习防身武艺,的确算是说得过去的理由。
两人于是开始不闲不淡地这样相互聊了一会儿,还是一旁的宗泽借了个机会,把话题引向了正面:“林将军做过保乡军的统领,也曾与厢军、禁军交过手。现在保乡军招了安,也都算是自家人了,不知道您会如何评价当前京东东东路的军事力量呢?”
秦刚抬眼看了看此时的黄裳,对方立即开言补充道:“是啊,本帅也听汝霖提过,说将军文武双全,对京东东路眼下的时局颇有见解,还望不吝赐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秦刚此时才微笑着拱了拱手道:“黄帅守深受朝廷信任,镇守一方之地,定然早就心中有数。林某不过是这两年多跑了些北方的商路,有点粗浅的陋见也不值一提,但是今天蒙受帅守看重、不耻下问,实在感动无比。不知两位以为,眼下这京东东路的兵力是多了还是少了?”
“嗯……”黄裳沉吟了一下,但还是开口道,“要说实话,自然是兵力不足,否则今年全路也不至于如此捉襟见肘、糜烂至此啊!”
“黄帅守说的便是眼下的实情。”宗泽跟道。
“《尚书》武成篇有言: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后,偃武修文,马放南山。以示四方太平,无须用兵。我大宋立朝百年有余,除西北防夏、北南对辽,需百万披甲枕戈待旦以外,如这京东之地,四面无外敌接壤,八乡无狄夷之乱,何须言兵少乎?”
黄裳听得眉头有点皱起来了,他原本以为这个年轻的林将军会有不一样的观点,却没想到说出来的与朝堂上的那些文臣一样的迂腐之调。他到了地方为官,就是因为地方兵力不足,这才无法面对民乱难平的局面,你却说什么“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道理,于眼前之局又有何益?
宗泽一见,赶紧接过话头问道:“林将军所云之理甚善,但民变既成事实,却又不得不平。黄帅守苦于缺兵少将,方有此问!”
“民变四起,非兵寡而是小民难有苟活之路也!剿匪失利,非将弱而是士兵无心一战也!此二事皆由一个相同的原因引起,缺钱!”秦刚胸有成竹地用两三句话就重新勾起了黄裳的兴趣,“百姓因缺钱无法生活,才铤而走险去造反;官兵因缺钱便无斗志,所以再多的兵员,上了战场也只是一触即溃,无济于事。”
“林将军所言的‘缺钱’之理的确新鲜,但是有了钱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钱非万能,但缺钱却万万不能!”秦刚实在是忍不住,拿这后世的金句放在此时简直完全应景,“唐后五代,皆是以武力互伐,循环替代,以致天下不宁。然却被我大宋太祖皇帝以无上之智慧,一窥安定天下之根本,你们可知是何?”
因为提到了太祖皇帝,无论是黄裳、还是宗泽,都相当地重视。
“愿闻其详!”
“太祖皇帝其一法,改府兵为募兵,免士兵赋税、付其军饷以专心征战,练出天下雄兵百万,一统大宋江山!靠的不是以无比雄厚的财力乎?”
“的确……”
“宋辽相争,幽云难归。太祖皇帝定以封桩库积存,并言:将来若是辽人不堪,便以军资北伐,若是辽人强盛,也可财富兆万以赎买,此阳谋大计又是否靠了年年富足之财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