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黄裳此时看向秦刚的眼光已经有点异样,太祖皇帝的封桩库一事,虽非绝密,但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大宋商人所能知道的信息,他已深知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一般。
“太祖收天下禁军于手,再看到原藩镇旧兵难管,地方又时有饥民役犯,再加上偶有民变招安,此三者也,皆为太平时日的乱象之源,于是耗以钱粮,将其收编整为厢军,此举之长远又岂不是要靠着钱财充足乎?”
“的确算是……”
秦刚说的这些都是大家都能知道的事实,但是此时被他引用以及描述的角度,却是他们平时从未想到过的,的确是让黄裳与宗泽突然有点无话可说。
“在下的确从商多年,习惯了从一个商人的眼光来看问题。以在下陋见,京东东路眼下所有的问题都只集中于一点:缺钱。”秦刚趁热打铁,“因为缺钱,官府遇上灾年无力赈济,便就生出了各种的民乱民变;因为缺钱,官兵时时缺粮欠饷,将士疏于训练,用时便就难以平定四方;还是因为缺钱,纵使帅守如今招安了这么些过去的贼匪人,心里依旧还是忐忑不安,一直担心着接下来他们能否听话安定,是否?”
“……林将军,似乎,说的也有几分道理……”黄裳此时已经被秦刚的这一套理论完全忽悠进去了,他原本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文官,又被京东东路的糜烂局面烦扰至今,此时竟然开始对眼前这个年轻人所讲的东西无比地期待了起来。
“做我们海商的,多信‘富贵险中求’之理,京东缙绅多保守,重农耕,所以海港条件虽为北方各路最好,但海贸却一直无法兴起。这次路内民变纷起,恰恰说明了官府缺钱、缙绅缺钱、民众更缺钱。在下以为,正是可以大开海贸,一举解决各方面临的所有困境的最佳时机!”
“最佳时机?”黄裳虽然开始相信这个年轻人,却一时还未明白。
“正是!帅守已经看到,之前为解决京东东路秋赋的粮食,便就是在下的商行从南洋采购而来,而漕司付出的代价,不过只是卖不上价钱的一些丝绸与瓷器。如此一来,这次的秋赋征收,帅守与都漕没有像往年那样,一味对百姓强征,这便就赢得了民心,稳住了今年的整体局面。可是,接下来的明年将怎么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是啊,今年以维护稳定为主,明年朝廷未必能同意减半,毕竟京东一向是税赋大路。
“再看如今收编的保乡军,他们的战斗力明显强于官兵,又都是原来的军官带领,整编驻守的又是原来的地方,这根本就是那些缙绅的自有力量,帅守现在一定在想,要是为他们支付足额的军饷呢,心有不甘,但若不及时给付呢,又怕他们再次生乱,对不对?”
秦刚的这句话正是说中了黄裳的真实想法,此时的他不顾面子,立即起身拱手道:“愿听林将军指教。”
“许以这些缙绅以海贸权,交换他们自己来供养地方厢军(即原来的保乡军)!”京东东路与南方几路不同,海贸受官府制约甚至是压制,这也是之前的缙绅不愿去尝试海贸的一个重要原因,秦刚继续鼓动道,“帅守眼下可借此良机,甩掉了供养厢军这一沉重包袱,而缙绅们通过海贸实际可以赚得自己的收益,心甘情愿地供养地方军队,这样的军队因为足粮足饷,关键时候便可拉出来起到作用,岂不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黄裳感觉十分心动。
“从现在到明年夏收,至少还有半年时间,灾年不会影响生产,只要海贸能够持续进行,京东东路的百姓就可以生产各种商品换取平抑下来的粮食,腹饱则民安,帅守必成百姓心目中的救星!”看到黄裳的眼睛开始有点发亮,秦刚继续加码,“而且,海贸兴起,海税也必然随之增涨,各地官府的收入便能大幅上升,乱后的城防修缮、地方安定等等疑难杂症,皆可迎刃而解……”
“林将军倒真是精于计算,恐怕在此也会大获其利吧?”宗泽却是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发问,却也正是黄裳心底最后的疑虑。
“自然,在下本就是个海商!自古商人无利不起早嘛!”秦刚却是面不改色地回道。
“哈哈哈!林老弟说的也是,却是个性情中人,做事爽快,说话更爽快!”黄裳不由地哑然失笑道,对于秦刚也开始改口称为兄弟,“今日本帅为迎接老弟,也备了薄酒一席,我们接下来边喝边谈。”
换了环境,大家聊的内容也有了变化。
秦刚知道这黄裳醉心于道家研究,本来想着是否可以将话题往这方面去靠,但是在儒释道三学之中,道学恰恰是他最不太了解的,就凭前世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一麟半爪,实是不敢在修道多年的黄裳面前过多地卖弄。
不过,正是因为他说自己常年出海,喝了几杯酒之后,这黄裳便问起了海外风情,没有几句之后,便就问及可曾到过蓬莱、方丈和瀛洲这三座海外仙岛。
秦刚知道这三岛在他们这些信道之人心中的地位,要是直说它们并不存在肯定不好,但要是乱编一个更是不妥,所以也只能简单地说道:“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若是凡人驾舟多出海便可见得仙岛的话,世上又何须那么多专心修炼之人!”
“说得也是。”秦刚此话得到了黄裳的认同,“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仙人都是得道高人,终与凡人不在一域。我等欲见仙人,便只有潜心专修,内修心性品德、外修精气神息,最终神形兼并,以入仙道啊!”
听着黄裳神叨叨地讲起了修仙之道,秦刚就想发笑,一时兴起便随口问道:“不知帅守的修真有没有过了筑基期啊?”
“啊?想不到林兄弟居然也懂我道家内丹修炼之事?”黄裳却是一脸惊讶。
原来此时信道修道之人虽多,但道家修炼也分上中下三等,寻常人等,最多也就知道一些休粮辟谷、吞霞服气以及存思吐纳之寻常修炼之法。而秦刚无意之中所说的“筑基”期,便就是指已经通过了那些修炼,将天地灵气引入身体,打通经脉之后,开始通过更高的修行凝聚内力,形成内丹。
不过这也只是秦刚从他读过的网络修仙小说里引用的术语而已。
“修仙者欲炼内丹,必先筑基,化精华与真元,从而可以接着进入‘结丹期’,此时丹田内的真元充盈,内丹渐成。”看到黄裳先是惊讶然后渐渐佩服的眼神,秦刚将他所记得的所有概念全搬了出来,“但是,修炼内丹的炉鼎却相当重要,配合相应不同的药物及火候,结出的内丹差别极大,并决定了能否进入下一个的……元,婴,期!”
看着黄裳的眼神与态度,秦刚顿时知道自己说得大差不差了。
千余年之后的现代修仙小说,实质还真的是从传统道家的修炼理论之中所挖出来的精髓理论后,再去作的进一步完善。这也使得他自己在论述这一点的时候,收获了对面两人的极度崇拜。
“林兄弟果然大才,我黄裳潜心修道几十年,只有寻访到道行极深的几位真人,才能一窥这先凝气脉、再筑基结丹的修炼真谛。黄某寻访真人不少,所知所见也只有筑基这一层,进入内丹境只于他们的传说,而刚才所说能够进入可以分身化形的元婴期者,凡间难见其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秦刚被黄裳说得一时兴起,便问道:“那黄帅守认为,元婴期便是修炼的最高时期么?”
“怎么?不是吗?”
“当然不是!”秦刚笑着说道,“进入元婴期的修道人会因他的炉鼎选择,而会分成三大选择。以人体为炉鼎者则下,以乾坤为炉鼎者则中,以天地为炉鼎者后为上,会经历一次化神之劫,便会进入化神期,以实现元婴与自我肉身整合提升,能够感知更广阔的天地;以后虚化实体、穿越时空,便就是炼虚期;之后还应有合体、大乘期,最终再来一次最大的天劫渡劫检验,方得进入真正的仙人境界。”
此时的黄裳,虽然已经修道多年,外面可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但是他的内心却已经完全地震惊了,秦刚所说的这些概念,其中所涉及到了肉身与灵魂融合,以炼虚而虚化实体,渡劫成仙的元素,完全符合此时的修道内核理念。但是都应该属于极为高深的道家秘籍内容。真正对其进行研究的,往往秘不示人,以黄裳如今的崇贵官位,偶尔寻访到的一些修道真人,也不过是涉及一二,而且而闪烁其辞,只能说得一麟半爪,哪里会像秦刚现在这样,直接就讲出了高度提炼之后的修仙“真谛”?
秦刚当然不知道,他所记得的现代玄幻修仙小说的理论体系,实际上主要出自于宋末元初着名高道、中派丹法祖师李道纯在《中和集·试金石》中总结归纳出的炼丹修身术的傍门九品与渐法三乘。只是在此时,这些学说与理论,尚在一些道教中人的缓慢成型之中,而他今天的这些小小卖弄,自然已经完全超出了黄裳的最大认知。
只是秦刚所说的都是此时道家修炼术中的高深精华内容,却让黄裳无从怀疑,一时间他已经深信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定然在出海中有过仙岛之遇,而他的文武道三全之奇迹般的天才,也就有了最好的解释。
黄裳他再次恭敬地举杯相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能与林先生相识,黄某幸也!”
他对秦刚的称呼再次改变,竟让一旁陪同的宗泽更加惊讶!
喜欢风流大宋请大家收藏:风流大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