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寂照
寂照,是禅宗修行中经常会提到的一种禅修训练方法,其要点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这里的“寂”,即是上面说的“寂灭”的“寂”。
寂照的提出,既是对寂灭的补充,也是保任“寂灭之乐”的一种方式方法。
同时,寂照还可以作为一种实现寂灭继而保任寂灭的训练方法。
所以,在不同的修行阶段,“寂”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同时也有其内在的相通之处。
比如,以本体而言,则不管在任何阶段,“本体”都是“本自寂灭”的。此本自寂灭,展开来说,就是本自寂静、本自清净、本自空寂、本自无染、本自不生、本自不灭、本自无生、本自无灭。
但对于尚未见到本体、契入本体、与本体合一的修行者来说,即使在道理上知道生命的本体是本自寂灭的,实际意义也不大。
因此这时,要在方法论上给予有效的指导,才能引导修行者逐渐通过实修训练不断深入,最后见到本体、契入本体、与本体合一。
这时,以“寂照”为修行窍诀更有意义,其中,寂为寂静——妄念不生,即是寂静;照为观照——慢慢地发展为觉照、寂照。
对于妄念纷飞的修行者来说,从妄念纷飞到妄念不生,这中间要经常很长的时间进行训练,这时,“寂照”就需要再次“降级”,降为“静观”。
静观的对象,是自己的心——在妄念纷飞时,就是妄念纷飞的心。静观,就是静静地观照自己的心。
这时有一个要诀,就是“观而不随”。通过“观而不随”的训练,心才会逐渐静下来,观才会逐渐更清晰,更有力量。心,在此过程中才能逐渐从妄念纷飞的状态,慢慢变得越来越宁静,念头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发现念头不再生起了。这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