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三刻的稻香村笼罩在晨雾里,青竹篱笆上还凝着露珠,贾悦踩着湿润的碎石路转过影壁,便见李纨立在廊下,月白杭绸衫子被风掀起一角,手里正翻着本《唐诗品汇》。
"五妹妹来得早。"李纨合上书页,嘴角浮起清浅笑意,抬手引她进堂屋。
暖阁里飘着新沏的碧螺春香,探春、惜春并几个诗社里的小姐妹已围坐在海棠木茶桌旁,见贾悦进来,探春先笑着拍了拍身边的绣墩:"五姐姐快坐,大奶奶正说要紧事呢。"
贾悦刚坐定,便见李纨将茶盏轻轻一放,青瓷与木桌相碰发出清响:"今日叫大家来,是要议本月十五的'秋水诗会'。"她从袖中取出张烫金帖子,"老太太说了,要请京城有名的清客相公、诗坛耆宿来园里雅聚,连南安太妃跟前的女官都递了帖子——"她目光扫过众人,停在贾悦脸上时多顿了片刻,"更要请老祖宗亲自临席点评。"
茶盏在贾悦手里微微发颤。
她望着李纨鬓边那朵素白绒花,耳中嗡嗡作响。
这诗会名义上是诗社雅集,实则是贾府向京城贵女展示才德的擂台。
她一个庶女,若能在诗会上拔得头筹...指尖掐进掌心,新做的指甲在肉里压出月牙印,贾母那日交印信时的苍老模样突然浮上心头——这或许是她用才学为自己挣体面的绝佳机会。
"诗会分作咏物、即景、联句三关,头名可获老祖宗赏的翡翠笔洗。"李纨话音刚落,薛宝钗便用帕子掩着唇笑起来:"大奶奶这安排倒周全,只是不知诗题...可会像上回菊花诗那样别致?"她眼尾扫过贾悦,腕上的蜜蜡串子在晨光里泛着暖光。
贾悦垂眸盯着茶盏里的茶叶,看它们在水里打着旋儿。
宝钗这话说得客气,可谁不知道上回菊花诗她压了黛玉一头?
如今诗会规格更高,她怕是早有准备。
正想着,忽听李纨轻咳一声:"诗题暂时保密,只说要应'秋水'二字。"她将帖子推给贾悦,"五妹妹素日心细,诗会的请帖誊写、座次安排,便劳你多操些心。"
贾悦接过帖子时,指尖触到烫金的纹路。
她抬眼正撞进李纨的目光,那眼神里有期许,有隐忧,像极了上回她帮着料理贾兰启蒙课时的模样。"大奶奶放心。"她把帖子拢在袖中,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我明日便去库房查点笔墨纸砚。"
暮色漫进缀锦阁时,沈墨的青衫角先扫过门槛。
他手里抱着本《全宋词》,书页间还夹着片枫叶,"我今日去松竹斋,见掌柜的正整理前朝诗抄。"他将书放在案上,墨香混着松枝香漫开来,"你说这诗会..."
"是机会。"贾悦把白天收的请帖摊开,烛火映得她眼尾发亮,"可宝钗必定早有准备,我得比她更巧。"她指尖划过帖子上的簪花小楷,"我已让春桃去外书房借近年各家的诗稿,明儿你帮我看看,如今诗坛时兴什么风气?"
沈墨伸手拨了拨烛芯,火光腾地窜高,映得他眉峰更显清峻:"前儿我翻到首徐学士的《秋江晚渡》,用了'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的典故——"他突然顿住,目光落在贾悦鬓边的珠花上,"你可知如今贵女作诗,最忌拾人牙慧?"
贾悦捏着笔杆的手一顿。
窗外起了风,吹得竹帘哗啦作响,案头的诗稿被掀得哗哗翻页。
她望着被吹到地上的《漱玉词》,忽然想起黛玉前日说的"诗贵新意",心里突然透亮:"我若用秋水为题,偏不写寒江孤舟,写...写月映秋潭里的鹤影如何?"
"好!"沈墨眼睛一亮,"鹤影比白鸥更清逸,正合老祖宗喜欢的雅趣。"他从袖中摸出个檀木匣,"这是我新得的松烟墨,你试试。"
第二日辰时,贾悦抱着诗稿往秋爽斋去,转过沁芳亭时,正撞见薛宝钗扶着莺儿的手迎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