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昭痛斥刘彻:“我等今日前来,从未矫陛下之诏,乃是奉高祖之命,陛下乃高祖曾孙,可还记得高祖白马之盟?高祖和诸位贤良有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陛下明知那赵氏秽乱后宫混淆皇室血脉,却依然纵容,就算赵氏子不能篡取大汉神器,只是封王,也背离白马誓言。陛下虽贵为至尊,却也应遵守高祖之训诫,不得肆意妄为。”
刘彻面无表情,堪称有苦难言……
古代没有DNA检测,真的说不出来孩子到底是不是刘彻的……就算看长相,也得等孩子长大吧?那孩子明显长得更像赵婕妤……
刘彻不便开口,刘屈氂忍了忍,直接开口,当仁不让:“赵婕妤是否是皇室血脉,陛下说的不算,难道皇后说的算?若是如此,干脆说后宫除了太子、二皇子、三皇子,都不是陛下血脉好了。”
卫昭微微一笑:“皇子是不是皇上血脉总有人比丞相要清楚,丞相身为一个大臣,又不住在宫里,也没有调查,缘何如此肯定?难道中间有丞相什么关联吗?况且这事,是宗正求证,案道侯公布的,总赖不到我头上吧?莫非丞相是欺负案道侯一个死人,不会说话吗?”
宗正听到这话,咬了咬牙,连忙窜出来:“赵婕妤秽乱后宫,意图颠覆大汉江山……我已和案道侯调查清楚。赵氏图谋不轨,伪造玉石,那制作玉石的工匠把玉石的来源、制作图案详细说清,分毫不差。后赵氏假孕,给皇后下药,逼迫皇后出宫养病,与人在后宫通奸,时间正对的上。”
玉石的事是真的……他也算参与了……但通奸就是假的了……不过没关系,皇后已经把赵婕妤宫里人杀干净了,算是死无对证了。
反正都这一步了,宗正干脆拼了:“赵婕妤父亲是罪犯,现在是阉人,就算天降祥瑞也轮不到这样出身卑贱之人身上。”
这其实在大汉算是真理……大家都很在乎出身的……赵婕妤这出身实在是太差了……
这其实就扯不清了,刘屈氂无奈,只能继续高呼:“尔等叛逆,焉知九皇子非天命之人?九皇子是陛下亲子,赵婕妤堪比尧母,明明是祥瑞……”
封建迷信的话还没说完,卫昭直接呵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陛下沉醉在春秋大梦里,有人妄图伪造祯祥,却不知道国家要亡了吗?拳夫人的玉是怎么来的,你们当真不知吗?”
“陛下可曾知道,上个月黄河挖出来一只眼的石人吗?可曾听过,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吗?”
众人被卫昭吓了一跳……这怎么又跳到造反上了……除了皇后还有人造反吗?
大汉要亡国?不至于吧……
什么独眼石人……天下反叛?
卫昭不愧是历史发明家,把元末的故事直接引用毫无压力……
就现在这通讯技术,她说有,谁能证明没有?直接告诉刘彻,他不得人心,丧失了基层的控制啦。
史官估计也得将信将疑地写进书里,就是辛苦后人了,得去挖呀挖呀挖了,还肯定找不到这独眼石人……
“陛下没听过那反诗吗?云从龙,风从虎, 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 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酷吏主, 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 只为苍生不为主。 ”
诗句朗朗上口,还挺有气势……
“陛下被奸人迷惑,高坐宫中,怕是不知道,酷吏动辄抄家灭口,苛捐杂税,天灾四起,户口起码减了三成,百姓无立足之处,生下孩子不敢抚养,溺死道边。看来高祖当年立下白马之盟十分有远见,预见了终有一日,妖孽横生,将违背白马之盟。现在又果然异象横生,黎民百姓也加入到这讨伐非刘氏王的队伍中了,可见守护白马之盟就是守护大汉江山。”
拒绝跑题,回归主旨……
刘彻你看看,你绿帽子戴的稳,违反了祖宗家法,不仅我反对你,天下人都反对你,你简直是站在了天下人的对立面上。
宗正继续道:“正如皇后所说,我等已在长安手刃赵婕妤母子,血溅五步,其血臭不可闻。”
刘彻终是长叹一声:“何至于此啊。”
刘彻明显服软了,卫昭知道,他未必是信了自己的鬼话,而是形势所逼,毕竟儿子们都在自己手上,刘弗陵也被肉体上毁灭了……
刘彻对太子动手多半是为了防外戚,大概也有怕太子改了自己的政策的缘故,在乎身后名嘛……
卫昭觉得,刘彻需要考虑平稳着陆的问题……
女人,真的不重要了……什么你爱她,她爱他的……听着都挺可笑的。
卫昭能感受到这种微妙的变化,但刘彻身边王弼等人不能接受皇帝服软啊……
王弼厉声怒吼,作为公公的他声音很是尖利:“江大人监察天下,若是有人行为不轨,江大人如何不知?”
这话跟宗正的实锤比起来有些不讲道理了,卫昭看这厮还是不服,冷笑道:“怎么,内侍和前朝蒙蔽圣听,都不掩饰了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王弼又喊道:“皇后张嘴就是反叛,叛者可有组织?可有财帛?响应者何人?何时起事?”
啊,这该死的细狗。
这么注重细节吗?
在张角的岁在甲子和黄巢的九月八中,卫昭果断选择了九月八……
“何必自欺欺人?哼,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其实卫昭个人更喜欢那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但封建社会就不配碰瓷革命了,就算自己、她亲儿子也不配。
而且阎罗是佛教里的人物,佛教还没传入大汉,现在公认的幽都王是东岳泰山大帝……她就算不忌讳,也得想想自己女儿叫刘岱……
皇后写诗一直不错,但张口就来这种杀气腾腾的诗,让人很紧张……
不仅刘彻这边紧张,其他大臣也紧张……他们是和大汉绑定的,大汉完了,他们也要完蛋啊……
他们没有私兵,缺德事也没少做……心虚的很。
终于有人有些忍不住了:“皇后,这,如何是好啊?”和大汉存亡比起来,换个皇帝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了……皇后好像很有才华的样子,能解决反叛问题,保证大家的安危吗?
统治阶级软弱啊,就是胆小……
皇上是没办法收拾残局了……外地的老百姓谋反不知道也就罢了,皇后谋反也不知道……不值得信任,也不能保护他们这些大汉的大臣了……
卫昭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能有一条活路,谁愿意造反呢?正当减税止杀,休养生息,修建水利,预防天灾……可惜啊,百姓未必会再信陛下了……”
刘屈氂又要说什么,卫昭直接打断他,告诉刘彻今天火并的后果:“事发突然,来不及会齐天下有志之士共讨,今日除远在封地的越王、蜀王外,陛下所有血脉均奉高祖之命,汇聚在此。陛下权重如天日,我得势微如星火,即便如此,若我等事败,想总有来其他王侯,如中山王、赵王等,和其他正道义士,不计个人得失者,前仆后继,驱逐奸邪。今日之星火,他日必可燎原!”
卫昭说的大义凛然,声音都比其他人大,简直是嘶喊的,但大意想来聪明人都听懂了……
今天就是刘彻赢了,除了卫昭另外两个儿子外,其他儿子都得一网打尽……
越王和蜀王也会因母亲造反,前途也实在堪忧……搞不好就什么赵王、中山王上位了。
那刘彻从16岁成婚到现在,所有孜孜不倦的努力的“成果”被一网打尽肯定是真的。
刘彻冷冷地看向卫昭,并没有说话。
帝王不应该受到威胁……
刘彻还没想好怎么做,广陵王居然窜出来,速度之快,让人怀疑他蓄谋已久。
广陵王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请父皇诛除奸佞,明诏天下,陈明赵婕妤之事,交出兵权。”
他也拼了……
他是除了皇后儿子之外刘彻的长子,还封王了……
无论怎么样,他一定最先死……只能学宗正了……所谓见贤思齐。
其他皇子似乎也感受到了威胁,或是哭是会传染的,一个个也嚎啕起来……
刘彻和卫昭都是心如磐石,毫无所动……
广陵王继续嚎啕:“刘屈氂,你乃中山靖王之后,也是高祖血脉,为何策划此事,混淆皇室血脉对你有何好处?你是何居心?中山靖王若泉下有知,定然也会以你这不肖子孙为耻,恨不能亲自清理门户!”
这话简直是给刘屈氂直接泼粪了……
暗示刘彻,这是诸侯王颠覆刘彻统治的阴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