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昭觉得陈皇后想少了……
但是她保持沉默……
于是,在皇后一边养病,一边准备的拖拖拉拉过程中,又混过去一年……
那乌孙使者只觉得大汉实在排场大,嫁个公主手续如此繁复……
很快,他们就收到了乌孙王传来的通知……说是他身体不好,怕是撑不了许久了,希望大汉把和亲人选换成自己的孙子军须靡,并尽快完婚……
这就很妙了……
卫昭马上不顾及自己身体不适,迅速给刘细君打点好嫁妆,送她上路。
走之前还把她叫到身边,和刘彻一起唠唠叨叨安排了许多任务……什么赶紧生儿子,传播汉文化,拉拢地方势力,保证儿子能当上乌孙王……
刘细君很少见到刘彻,对这个十爷爷也是敬畏居多……听到种种安排,心里反而觉得离家千万里不算苦闷了……
李延年是文艺兵种,搞了个类似琵琶的阮出来,卫昭转送刘细君,让她想家的时候就弹一弹琴……
刘细君神色莫名,不辨喜悲……
卫昭觉得,她应该还是有些生的希望的……有时候,人需要一个目标来驱动自己……这算是明晃晃告诉刘细君,她的政治任务了……
能为大汉做贡献,又或者是为父亲赎罪,她的日子可能苦,但是应该可以熬的下去,也许有一天还有回归大汉的机会……
从太子到鄂邑公主、夷安公主,皇室的婚事依然节俭……也有人愿意把这解读为不受宠……
大宛的使团如期回来了,带来了悲伤的消息……
汉使朝上索要大宛汗血宝马,大宛王居然拒绝了……汉使破口大骂,大宛王不愿意在自己家受辱,便杀了汉使,顺便抢夺使团财物……
额,这是随军的文官的说法……
此事一出,听起来简直是岂有此理……
但卫昭感觉到了刘彻似乎被架起来了……这几年匈奴缓过来了,单于也很能干,大汉在西域的势力已经有被动摇的趋势了……
很难说大宛王是不是打算投靠匈奴……今天不给宝马,明天是不是贸易都不做了?
为了自由贸易,打一打大宛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而且,若是大汉不理,怕是有破窗效应,大家都无视大汉的命令了……
可是要打的话,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缺钱……
天灾不断,实在是难……
卫昭和刘彻有不同的看法了……
卫昭觉得,匈奴和大宛只能同一时间打一个,大汉的国力不足以支撑打2个……
大宛菜,但是太远,投射兵力太贵,不比匈奴轻松……
打大宛可以断了匈奴的西援,延伸大汉的影响力……
打匈奴则是解决问题的根源,西部小国是看匈奴在,便反复横跳,解决了匈奴,西边都得叫爸爸……特别是刚跟乌孙和亲……
打一个多少还能省点钱,让老百姓多种点地,囤积粮食,比什么都强……剩下的要潜移默化,慢慢同化……文化输出……
刘彻则认为,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选择都要……大家要再坚持一下。打完了之后一劳永逸……不把破事留给儿子……
两个人观点相差很远……
天下反战久矣……打了太多年了……打仗的收益已经越来越低了……卫昭是真的觉得刘彻该收手了……
朝中不想继续打的人便逐渐团结在皇后和太子这边,与帝党冲突越来越明显……
刘彻以缺钱为由,把定襄和祁连赶到封地,蜀地和越地产粮,刘彻便让他们准备战争的粮食。
卫昭也不反对,只是叮嘱儿子们要小心谨慎,量力而为,又把卫不害,卫无伤两个小的打发去了越国辅佐越王。
随后……
赵婕妤怀孕14个月后,生下了个儿子……
刘彻大喜,觉得此子神异,正当说出来鼓励人心……便修了尧母门纪念……
一时间,这刚出生的小婴儿居然也有和太子对抗的人望了……
只是,太子依然一副恭敬友爱的样子,和大将军如出一辙……
刘彻看自己的儿子们,越发觉得理解刘邦了……
太子除了长相,哪里都不像我……
卫昭冷眼看着刘彻作秀,只觉得无语至极,似乎再也忍不了这老头了……大概也是忍了几十年的缘故……
陈皇后日常调侃她:“你搬出来跟我住,倒是把皇上留给那太监的女儿了。”
卫昭答复道:“这不好吗?风光的是我,老头留给了他。”
这种大不敬的话让陈皇后笑得前仰后合……
然而,很快陈皇后就笑不出声了……
他的亲侄子昭平君杀了隆虑公主的傅母,实在违法又违反道德……有传言说,刘彻要杀昭平君。
夷安公主天天哭,求父亲放过自己丈夫……还来长门宫求见母后和姑姑……
“我去说项,怕是皇上本来不想动手也要动手了……”
陈皇后和夷安公主想到了最近帝后的关系,不再说话了,算是默认。
陈皇后脸色阴晴不定:“这传言哪里来的?隆虑公主不是死前求情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夷安公主看卫昭不说话,只得解释道:“那廷尉左监是宗室,否则一般人也不敢开这个口,似是……反正……”
其实这种做法真是大逆不道了……已故母亲身边的仆人怎么能随意杀呢?
“到底为什么要杀公主的傅母?”卫昭忍不住问道,“不是看着昭平君长大的吗?”
夷安公主很是难堪,直言自己也不知道。
卫昭的法律道德体系这么多年也没和大汉兼容,哪懂这些,觉得头疼,但是还是希望按法律审判……
夷安公主四处奔走,最后昭平君还是被刘彻含泪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