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又开心地笑了,轻轻抚摸了卫昭的头发,享受着难得的温馨,他突发奇想:“你想把阴山她们送出去读书,不会是嫌弃她们打扰我们了吧……”
卫昭做出羞涩的样子,低下了头。
其实,嘴上说什么听听就好了……卫昭觉得,自己和刘彻就是渣男渣女互相飙演技……当然,刘彻可能比她更真心些……
刘彻图她的情绪价值,她图刘彻的家业……
过了一会儿,卫昭开口道:“我只是太在乎陛下了,不想陛下受到外人的非议。”
刘彻不以为意道:“我知道。”
卫昭继续道:“陛下若是把东西都收回来,就怕别人说陛下为了打仗,掠夺臣子财产,连骨肉亲情都不顾了……”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是这么个事,但是刘彻应该还想要点脸。
刘彻皱皱眉:“那你说怎么办?”
卫昭继续道:“兄弟争财,确实不义,陛下若是直接处置了,便是陛下掠夺臣子财产,陛下不妨把矛盾转嫁到臣子内部,让臣子们做决断。”
卫昭抬起头,蛊惑道:“不妨保留一个爵位,除去一个爵位,只是,除去谁,保留谁,让臣子们决断……这样陛下就是不粘锅……额,这样无论谁被除爵,都和陛下没什么关系了。”
刘彻皱皱眉,他觉得这事有些太曲折了,他本想直接除掉两个爵位顺便拿到姑姑的财产,昭昭这么建议,岂不是只能拿一半?就为了点名声,值吗?
卫昭继续道:“陛下正是要团结这些权贵的时候,马上大军要出征了,正是大汉应该团结一心,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的时候。圈养起来慢慢割韭菜才好,一口气割光,别的韭菜会警惕的。”
还好韭菜是传统作物,否则卫昭很难很好地解释自己的意思。
刘彻觉得她太在乎名声了,不过似乎也没什么不好,他自己杀伐果断就行了,要是有个杀伐果断的皇后,这个皇后还有非常争气的外家,他怕是觉都睡不好了……
卫昭看着刘彻的表情,赶紧给他压力,顺便踩一踩别人,争取给刘彻洗脑,或者洗头:“到时候,青儿和去病都出征了,境内空虚,这长安城里的其他人管着防御力量,我也不知道能不能信任他们的能力或者忠贞,咱们一家的安危岂不是都掌握在别人手上。”
刘彻皱了皱眉,他觉得昭昭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皇帝总是多疑的,虽然他防备外戚,但外戚总归是比别人要靠谱的,所以,他敢倾巢而出攻打匈奴。
其他人,他确实不太敢用。
他原计划让韩说和李广守卫长安,现在看来也不是那么合适。
比如那韩说……也许忠心,也许不忠,自己和他之间到底隔着个韩嫣的死,其祖宗韩王信也投靠过匈奴,确实不可信任。
那李广……额,先别说他粗心大意的作风,就凭他接过梁王的封赏,自己也不敢让他在长安独掌大权。
公孙敖和公孙贺也是要跟着卫青出征的,而且这两人个人能力也就那样……
也许,自己应该多选些人掌管军务,这样才可以互相制衡……
刘彻想了想,看卫昭似乎惊慌不安,拍了拍她的后背:“你说的确实有道理,那我就按你说的来吧,动手慢一点就慢一点吧。至于这长安的防卫,确实如你所说,应该安排好,你觉得谁可以掌管长安的防卫呢?”
卫昭其实有自己想举荐的人,但是她不敢直说,她怕这是刘彻的试探。
卫昭毫不犹豫地举荐:“当然是平阳侯,除了他,我……我也信不过其他人,我现在别无所求,就希望陛下和孩子们好好的,咱们一家好好的。”
姐夫曹寿吗?倒也是个好选项……要声望有声望,就算不是驸马,光是为了祖宗曹参的名声,也不可能背叛自己。
至少比起卫青他们,刘彻肯定更信任曹寿……没想到昭昭也是这么想,看来她确实没什么私心。
只是自己姐夫不是个能担大事的人啊……
算了,给姐夫一些名义上防卫的权力,让襄儿顶上吧……没道理去病可以掌管大军出击匈奴,自己的外甥连长安都保卫不了。
刘彻点点头:“不错,那就让平阳侯总览长安防卫吧,你还有要举荐的吗?”
卫昭思索了下,觉得有便宜不占自己就是王八蛋了。
卫昭继续道:“平阳侯总揽防务,再给他多配一些帮手互相制衡,我们反而安全些。”
刘彻点点头,不错,他也是这么想的。
卫昭继续道:“我认识的人不多,我毕竟算是个文人。我只知道我有个弟子的父亲,上次似乎没有跟着投靠匈奴,想来应该是经得住考验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刘彻回忆了下:“那个苏建吗?确实还算有些本事,也有些气节,明知回大汉可能会死,却还是不肯投降。我记得你好像还把他算作道德人物了?在学校里让大家学习他的气节来着。”
卫昭笑道:“败军之将而已,谈什么典范?我只是告诉世人,遇到了这种情况应当怎么做而已。若不是这样,我也不会提到他。陛下要非让我举荐,我也只能再想起来个他……”
然后卫昭装出狡黠的样子:“反正我不举荐,皇上也会安排合适的人,我何必费这个心思。”
刘彻咬了咬她的耳朵:“就你会偷懒。”却也不再问她的意见了。
过了几天,刘彻便定性了馆陶公主两子的处分方式。
先是定性,性质恶劣,两人必须都要处死。
随后又说,这毕竟是姑姑的血脉,又是陈婴的后人,封国都除了实在不忍,便要大臣们决定选择保留一个爵位,除去一个爵位……
大臣们尴尬了……这惩罚是皇上定的,为什么黑锅要他们来背?不应该是皇上一意孤行,他们劝谏皇上手下留情吗?怎么快进到这一步了?
皇上看他们纠结,倒是有些恶趣味的开心,每人发了纸和笔,要他们写下要留下来的爵位。
众人不知所措,在前排的,向来仁孝大司马骠骑将军却突然长叹:“堂邑侯陈婴如此英雄人物,却遇到如此不孝子孙,实在是让人于心不忍啊,然而子孙不孝又如何能毁坏长辈的名声呢?”
随后,这大司马骠骑将军居然直接在纸上开始写字。
众人也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这仁孝的骠骑将军是什么意思——保留堂邑侯的爵位呗……
而且仔细一想,皇上要钱……这堂邑侯区区1800食邑,如何和隆虑侯比啊……皇上要收回,当然是希望收回食邑多的了……
这骠骑将军不就是皇后外甥嘛……
众人觉得明白了皇上的意思,纷纷开始写……
皇上统计了结果,含泪除了隆虑侯的爵位,保留了堂邑侯的爵位,择陈须幼子承爵……又考虑了姐姐和外甥的生活水平,封了隆虑侯与公主之子为昭平君。
喜欢穿越西汉搞建设请大家收藏:穿越西汉搞建设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