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到了淮南生死存亡之际,如果不能度过本次难关,淮南国大概就不复存在了。别人或许会觉得刘彻对宗室优容,但淮南王很清楚,从推恩令开始,刘彻就在思考如何合理消除封国了。
这小子跟他爷爷倒是很像,嘴上无比仁义,但内心六亲不认。
淮南王这个文人,似乎已经站到了悬崖边上,此刻反而有了几分豪气,便召来了自己的儿子,和信任的宾客伍被。
伍被其实很反对淮南王谋反,多次劝阻他,但此人不愧是伍子胥后人,不可谓不忠也。若是自己一意要谋反,想来他也只会为自己出谋划策。
刘安的想法可以说是很对了。
伍被无奈,他实在觉得淮南王没有胜算,何必折腾呢?如果淮南王没有过错,皇帝是不能对这个长者有什么动作的。
但既然刘安一定要谋反,伍被也只好给出自己的建议。
即伪造朝廷三公的奏章,说要迁徙各郡国的豪强、义士和处以耏罪以上的刑徒去朔方郡充边,再伪造宗正府的文书去逮捕诸侯的太子和宠幸之臣,反正不是有郭解这事嘛,宗正本人也快到了啊。
这样就可以激起民怨,让诸侯王焦虑,派人游说,或许就能成事呢。
刘安觉得这个办法实在是绝妙……
但是淮南王太子刘迁却觉得这伍被不安好心……
此寮多次劝父王不要谋反,今天却给出这么个完美的计划,这合理吗?
这肯定是不合理的,故而一定有诈。
伍被之谋在刘迁看来都是小道,取巧的,没什么大用。真正要成大事,必须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也就是说,必须要把刘彻的大将除掉。
李广程不识……不过尔尔,不堪大用。甚至还人在边郡,难道刘彻能把人调过来?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杀了卫青啊。
卫青不止是善战的大将,还是皇后的弟弟,很多人觉得皇后仿佛他的母亲,他还是皇长子的舅舅,他对刘彻必然忠心,刘彻必然也信得过他,敢全力支持他。
故而,卫青不死,如何起事?
此外,刘迁觉得,伍被这人恐怕还是心里更偏向汉室多一些,也就是说,他可能更看重刘彻。自己父亲是个软耳根,没什么主见,不然也不至于想谋反这么多年也没动手,若是不采取动作,搞不好过两天自己父王又被伍被说动了,又不动手了……
反反复复,岂不是可笑?
自己必须要有项王破釜沉舟的气势来。
故而,刘迁打定了主意,安排人假意北上长安,投奔卫青告密,然后伺机杀掉卫青。
刘安便按照伍被的建议行动了起来,派人做了伪印和诏书。
然而,地方官员监督诸侯王也是实打实的,这国相等两千石肯定是不会支持淮南谋反的,而这些人又手握重权……
于是,伍被又给刘安出了个主意,可以假装宫中失火,国相、二千石大臣定然会来救火,趁着他们救火杀掉他们一定很容易。
刘安觉得此计甚妙,也没什么道德压力……他父亲假装客人去拜访审食其,然后锥杀审食其,这种招数也可以说是祖传的了……倒也没什么心理压力。
刘安这日便在王宫放起火来。
但是王宫也是他的财产,这火起来后,刘安心疼了起来。
虽说这放火的地方是下人们住的地方,离他的王宫、书房都很远,损失算是最小,但刘安还是有些心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刘迁看了看父亲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只得安慰道:“父王,没关系的,这次如果起义成功,我们自然可以去长安,此处的王宫就不是我们住了。”
刘安看儿子说的这么直白,觉得自己有些没有面子,只得尴尬道:“这宫殿是淮南百姓所修,耗费民力,我心疼百姓啊。”
旁边的准备击杀两千石的侍卫们眼观鼻鼻观心,虽然心里对这两个放火的人很是不屑,但是面上不敢表露出丝毫……
这王宫中的守卫也不完全是平民出身,还是有许多地方大族和官员子侄任职的。
淮南王本人是个文人,很厚待文人,但对普通百姓和不读书写文章的豪强大户很看不上;淮南王后和太子则喜欢劫掠百姓,侵占民田。这一家子在淮南并没有什么人望和民心,可以说,很多人都等着他们死的。
淮南王这次的安排算不上秘密,毕竟侍卫需要提前准备,很多人已经提前把消息透露给在外的两千石了,这次放火,居然只有国相一人来王宫看情形,其他两千石并未到王宫。
刘安已经不知道自己应该先感慨这本地人对自家的轻视,还是该按计划行事了,他犹疑许久,终是觉得自己这单杀国相也没什么用,反而会没有退路,故而还是放掉了国相。
刘迁看父亲的表现,已经无力多说。
又过了几日,宗正就带着队伍到了淮南,这淮南本国官员、大户纷纷拜访,消息更是漏的跟筛子一样。
刘迁还是比他父亲有英雄气概的,便自请去认罪,一人承担所有责任,刘安虽然宠爱这个儿子,但是到底是更爱自己,居然同意了。
这刘迁就拔剑自杀,可惜没有成功,王后冲出来救了自己的儿子,悲恸不已……
这淮南王宫乱作一片,淮南王属臣伍被终究是长叹一声,去见了使团,把淮南王谋反一事和盘托出。
喜欢穿越西汉搞建设请大家收藏:穿越西汉搞建设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