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的一声。
巨大的火光伴随着无数的碎块和惨叫爆裂开来。
一个身披甲胄,看样式是明军中的将领打扮的中年男子望着远处那四分五裂的城门,眼中露出了一丝不屑的情绪。
“不到一丈,这也配称城门!”他眼中的不屑情绪愈发浓了。
“蛮夷果真就是蛮夷,一帮不通礼数教化之徒而已。”
将军平淡的述说,仿佛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然后下意识的将军又看了眼天上。
而后什么都没看见的将军又不经意地将目光收回。
即便这是远离中原大地的海外岛国,只要抬头,却依然能够看到那高挂中天的天幕。
将军脸上微不可察闪过了一丝失落的情绪。
这时,天幕已然漆黑,不再有当年那神奇玄幻的种种景象展现出来给天下众人随意观看点评了。
“唉,两年了啊,这天幕莫非再也不会有画面了吗?”将军目露怅然之色,无奈的叹气。
两年前,天空中无端出现了天幕。
其中展示的种种无异于神迹。
给整个天下的所有人都带来了无可想象的巨大震撼。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别样的信息和启发。
天下在悄然的改变。
刚刚继位的龙庆皇帝趁此时机一挥手,直接提出了开关的想法。
当时朝廷上展开了轩然大波,无数大臣都反对此意见。
但奈何隆庆皇帝深得其父的驭人之道,甚至将帝王心术更进一步,达到了另一番登峰造极的境界。
起初大臣们都以为皇帝是软绵羊。
结果是头披着羊皮的猛虎。
好一番争斗。
最终还是权术了得的皇帝更胜一筹,拿捏了众臣。
众人见识完了猛虎的风采。
是既震惊于这人演技竟如此的了得,也畏惧于这人高超的权术。
此后皇帝稳坐钓鱼台,下面的大臣则只敢互相撕逼,不敢再忽视这位陛下的一句一话。
于是嘉靖朝没做到的,龙庆给做到了。
甚至还借着天幕带来的这一阵东风,将大明朝一些早已积弊甚久的问题给清洗掉了不少。
后来又从天幕那里得知了岛国上面有佐渡金矿和石见银矿,挖四百多年都挖不光的这种大消息。
朝廷上的衮衮诸公当时就给炸了。
本来小日子在后来侵略他泱泱中华,犯下累累罪孽就让这些大臣义愤填膺。
毕竟那些被屠杀的说不准也有自己的后代啊。
他们这些人现在是大户,后代子孙蒙受祖辈恩音,在后来的时代也大概率仍然是坐拥无数钱财资源的大户。
看后来那惨烈的情况,小日子入侵率先就拿他们这群大户子孙开刀也未尝不可啊。
忙忙碌碌几代人,悠悠百载累积下来的无数资源,却一朝沦为了他人口中之食。
他们怎能不生气?
差点气炸了好吧。
本来就想着去将这威胁提前扼杀在摇篮里面。
只是一直苦于一些问题而没有付诸行动。
比如老朱留下来的十五不征之国。
他们倒不是怕什么违背了祖宗礼法。
也不是打不过。
单纯就是因为小日子太穷了,完全没有打下来的必要。
要不然你以为老朱立下的十五个不征之国是为了啥?
不就是因为太远了还没啥好处,打过去占了拿来也没啥用嘛。
但现在人家坐拥金山银山的消息一爆出。
大臣们的眼神都绿了。
他们大明朝最缺的是啥?
当仁不让的钱啊。
钱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毕竟人的贪欲,钱再多也填不满。
但只要有钱,至少也能解决大明目前一半的问题。
于是乎龙庆皇帝当即拍板表示。
打,必须得打。
呸,咱们这不是打。
咱们这是看小弟你国内战乱不休,百姓水深火热,实在痛心怜悯,才过来送温暖的。
没错,就是为帮你们平乱来的。
是送温暖,绝对不是馋你们的金山银山。
既然理由有了,那也就差万事俱备和出发了。
众所周知,明朝的航海技术虽然不差,但是到了明末期的时候已然有点开倒车的味道了。
近战还行,一旦远航,风险还是很大的。
特别是元朝两次征倭都以失败告终。
本来老祖宗们是信心满满,但看到这些问题,也是不禁一阵头皮发麻,直呼难办。
不过仿佛老天爷都看不下去某个小日子继续跳,所以开了挂。
大明的造船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就跟开挂了一样,很快就将原先丢下的技术捡了回来。
甚至偶尔从天幕那里还能获得一些新型的灵感。
于是乎,不但原本的技术捡了回来,甚至还有所精进。
就连武器装备都从天幕那里借鉴来了一些小想法,改造了一番。
比如燧发枪。
在这如有天助的速度之下,明军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小小的武器小革新。
武器的更新换代,又加上大明朝许诺的各种好处,以及一些实际到手的好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大明朝一年多紧锣密鼓的各种准备便宣告落幕了。
并在不久之后,明军成功踏上了远航征倭的海途。
什么小日子有神灵庇佑,神风横扫无敌,但凡是远来敌军必灭。
那都是子虚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