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成名稍晚于曾一本和林道乾,而且接手过曾一本等海盗的残部,关键还跟林道乾进行过兼并争锋,成为隆万年间闽粤海盗的扛把子。
由于林道乾和林凤几乎同时期,而且因为都姓林的缘故,所以都被明廷称为“林贼”。
因此在明清很长一段时间里,哪怕就是他们活动的隆万年间,明廷上下也不能清晰分辨出他们。
关于林凤各种真假事迹的描述,往往都掺杂着林道乾的影子,甚至有时候远征吕宋的事,都被按在了林道乾的身上。
明朝资料关于林凤早年的记录并不多,相反西班牙人则记录有还算详细的经历,他在万历初年被明军大规模围剿。
所部在万历二年被迫从闽越退往台澎海域,一度前往还没大规模开发的台湾地区落脚,但还是被明军总兵胡守仁等追击。
林凤部在东番魍港被胡守仁部重创,被迫前往澎湖进行休整和商议逃窜去处,最后决定前往被西班牙占据的菲律宾落脚。
于是他率领大小船只62艘,陆上部队2000多人,水手2000多人,妇女儿童1500人,以及各种工匠、农人和其他技术人员,合计约5500人对菲律宾进行远征。
万历二年十一月,林凤率领余部抵达马尼拉。
随后对其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但数次攻打马尼拉都以失败告终,随后带领余部前往玳瑁港自立称王,但随即被西班牙人围剿。
根据西班牙人的记录看,此时林凤部应该还有四千人左右,而且还胁迫有当地的番部。
西班牙人出动250名士兵、2500名土着围剿林凤。
虽然擒杀数百名林凤军,但始终不能攻破玳瑁港,只好对其进行围困。
万历三年三月的时候,福建方面差去菲律宾打探消息的把总王望高,跟围困林凤的西班牙人接上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当时王望高就一条船,船上最多几十个人。
“据原差过海哨官王望高等回寨呈称,望高等尊奉院道明文,督领林克顺、周英哨船二只出洋。至三月十二日到外翻吕宋国。”(《谕夷剿贼捷音疏》)
随后王望高被西班牙人带去面见了菲律宾总督拉维撤里,对围剿林凤的军情很快达成了一致,进行了磋商。
可以说王望高抵达吕宋几乎是单枪匹马。
王望高的官职虽然不高,但也别不拿豆包当干粮,在王望高离开福建出海之前,巡抚刘尧诲就已经给予他了便宜行事的权利。
“选得浯屿水寨哨官王望高,素有胆略,谙识夷情……降发军令牌面,一应悬赏招谕事宜,备揭到臣。”(《谕夷剿贼捷音疏》)
虽然明朝关于王望高的资料是少之又少,但是通过刘尧诲对王望高的评价,可见他绝对不是庸俗无能之辈。
西班牙人向王望高承诺,他们早晚会把林凤的尸首交给王望高,但王望高没那么多时间耗下去。
所以他凭借明朝将官的身份,外加福建巡抚刘尧诲给他的“军令牌面”,用明朝是吕宋宗主国的身份,强征了吕宋大小战船200多艘,以及吕宋土番兵5000多人。
“制置使刘尧诲,使使者王望高、周英等,往谕吕宋,招番兵五千人,袭(玳瑁)港内,焚凤舟几尽。”(《万历武功录·林凤传》)
关于王望高招募吕宋土兵,与林凤在玳瑁港内多场厮杀的事,明朝方面并没有详细记载,西班牙人则闭口不提王望高的战绩。
据巡抚刘尧诲的简略描述,王望高招呼土番兵对林凤的进攻,应该是用夜半偷袭加火攻的战术。
在林凤部陷入混乱后,他率领番兵分水陆两路进行夹击,重创了顽抗的林凤部海盗军。
“乘夜纵火,既焚荡其船只,又水陆夹攻,以破其徒众。”(《飞报追剿海寇大捷疏》)
最后打的林凤要逃没有船,想要固守却没有足够的下属,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王望高的进剿,最起码让林凤折损了两千人以上,等他顺利逃出玳瑁港时,手下男女已不足千人了。
可见王望高利用番兵对林凤部的作战,虽然没有把林凤彻底剿灭,但已经是重创其主力了。
上一个几乎单枪匹马,跑到别的政权借兵,然后消灭另一个敌国的人,是唐朝的神人王玄策。
王望高也是带着不多的部属,一条哨船跑到吕宋招募五千番兵,然后重创了盘踞玳瑁港的海盗林凤。
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明朝低配版的王玄策。】
众人:好家伙,的确是猛人啊!
虽然名气没有王玄策这么大,但是人家的战绩也毫不输于王玄策了啊。
真就是小一号的王玄策了呗。
话说这俩啥关系,都姓王哎。
王玄策表示:五百年前是一家,但是他们真没关系。
出挑且还同姓的人,总是会被人不经意间关联在一起的。
而明朝的皇帝们对于这个结果则是高兴的不得了。
某位胖胖的皇帝仰着头,眉宇间飞扬的神采,都在显示其主人此时的心情非常好。
大胖喜上眉梢,语气颇为自得的道:“古有他王玄策,朕朝之时亦有王望高!”
虽然从未听过其人之名。
但自今日以后,他大明又会多上一元海上猛人了。
“不错不错。”某位朱棣皇帝老怀宽慰。
他大明后面还是挺多人才的。
比如这个王望高。
好好调教一番,或许又是三宝太监那样可以出使海外,让大明威仪远播海外诸夷。
朱棣却是没想到,自家后代竟会不重视海外带来的资源,以至于好一段时间,走私盛行,海盗猖獗。
喜欢天幕下,排排座,后世大瓜好好吃请大家收藏:天幕下,排排座,后世大瓜好好吃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