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丝毫的非礼萌生,便犹如刀剜针刺,不堪忍受,必须扔了刀、拔掉针。这才是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你现在正是认贼作子,却反而说有为自己的心,但却不能克己呢?”
有一位学者患有眼病,十分忧戚。王阳明说:“你呀,这是贵目贱心。”因为眼疾让自己的心处于担忧之中。
人的私欲都是来自‘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眼睛爱看美色,耳朵爱听美声,嘴巴爱吃美味,四肢爱享受安逸,唯有六根清净才能见到真我,但要见到真我又离不开这六根。
所以佛说:“六根门头好修行、六根门头常放光动地。”是告诉我们,修行不能离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修,六根所接触到的境界,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若能脱离六尘境界可修成佛道者,无有是处。
所以王阳明说:“真己何曾离着躯壳?”就是说真我何曾离开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以王阳明说萧惠连那躯壳的己也不曾为。
如果真为了躯壳的自己,就是在修行,而修行就离不开六根,那么自然会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即是‘理’,视听言动都要符合天理,这才是利用六根修行,才是为了躯壳的自己。
很多人如萧惠一样,也有一个想做好人的为己之心,然后就克除自己的私欲,只有这样才是好人。结果发现耳、目、口、鼻、四肢总是源源不断来的生出私欲,这样就谈不上有个做好人的为己之心了,就是连那躯壳的己也不曾为。
《道德经》里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躯壳,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躯壳,我还有什么可以忧患的呢?
身体躯壳就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因为有了这个身体,所以就生出了无限的私欲,所以老子说身是大患,所以修行必须做到身空,这一步也是最难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但同时《涅盘经》中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人身难得,说明修行还得借助这个身体,
‘为己’是为了‘真我’,是为了‘明明德’,《大学》中的‘明明德’是为己,‘亲民’是利他。有了这个为真我的心,就自然会去克除私欲而修身,因为天理与人欲不能共存,去掉一份人欲,就存养一份天理。等到纯纯只有天理时,就是真我了。
所以王阳明才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为己之心就是立志做圣人的心,也就是为了让自己明心见性,为了让自己能够开悟。而只要此心真切,就会切实的‘去人欲、存天理’,因为要想开悟,非如此不可。
《道德经》里说:“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以其无欲,故能成其欲。”无私、无欲即是说没有私欲,六根清净。而‘成其私’的私就是‘为己之心’,为了修行开悟的心,也就是为了真我的心。正因为圣人克除了所有私欲,做到了无私,所以成就了我想要开悟见性的私心。
但是圣人的‘为己之心’,不是刻意为己,而是去其私欲之后,自然而然的成就为己之心。如果我们普通人一旦刻意为己,就着了私意,这就变成‘我要开悟’的欲望了。
所以修行到后面要放下修行的心,如此才能开悟,这才符合自然。世界上第一个开悟的人,可能并不知道有修行这么一回事。
人要有一个悟道的为己之心,否则不能坚定自己修行的心。但同时又不能刻意去为己修行,而是要去除私欲,以其无私,而自成其私。要‘为己’,又要‘不为己’,好像自相矛盾,语言终究难以表达清楚,只待大家一起去悟,
喜欢大佬分神请大家收藏:大佬分神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