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我大军北伐之时便能后顾无忧!”
但他话音一落,却立刻就遭到了反对,“大王,此事万万不可,大王北伐乃是顺天应命,非是诸侯争霸。
若是在北伐之前,却先对其他州府用兵,这是名不正言不顺,也会让天下诸侯不安。
以臣下看来,吾等不但不能对溧阳用兵,甚至连这样的意图都不能表露出来。
所以大王决不能用溧山先生,以免让溧阳王心生间隙。”
“什么心生间隙,那溧阳王前次本来已经要向我宁南臣服了,结果却因为溧阳王的一个质子被那女帝封为帝子,便立刻改弦更张,此乃首鼠两端。
可见他已有不臣之心。”
宁南王前一秒还挺高兴,后一秒却见这些人一下子居然为了谁为代表去和朝廷在报纸上辩论,而吵了起来,顿时忍不住头疼了起来。
最近宁南的实力变强了,但是这样的争吵似乎也变多了。
说到底不过就是以牟山梁氏为代表的本郡世族与其他最近涌入宁南的外郡势力之间争斗。
他却没有意识到,其实还有两派势力在这件事上没有发言,那就是以武人为代表的本地豪强,以及同样是出身豪强之家的所谓寒门读书人。
他们没有说话,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样争执与他们无关,反正也轮不到他们去出这个风头。
但是其背后所代表的利益就和他们有关系了。
宁南王一心只想着北伐当皇帝,却根本没注意到自己的基本盘正在变得复杂分化。
不过远在京城的李逸却早已经预料到了这种变化。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不管是宁南王也好,还是其他诸侯也好,虽然他们的野心不小,但究其根本,他们本质上也是以区域为划分的地方势力。
他们的基本盘也必然就是本地的世族豪强势力。
正常来说,只有他的力量发展到了新的区域,才会有新的势力加入。
这种矛盾才会逐渐出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但因为李逸在京畿以及雁北三洲,大量的驱逐世族与勋贵。
然后又在法理上,摆明车马炮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些世族豪强的敌意。
虽然这么做的本意是为了纯洁自身,在内部统一思想,明确立场。
让天下百姓知道朝廷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避免到时候朝廷帮着老百姓清楚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结果老百姓却不理解,甚至同情那些压迫他们的人。
甚至还会被曲解为昏君奸臣残害忠良,贤达。
但是却在客观上,加速了各方势力膨胀与复杂化的进程。
不过这就与他无关了。
甚至对于这场大辩论最终谁输谁赢,他也不太关心。
因为只要老百姓在这个问题上开始思考到底谁对谁错,他就赢了。
因为那些人的存在根基就是他们的“绝对正确”,不容置疑。
只要绝对正确不再绝对,不容置疑开始被质疑,那么他们的完蛋就是必然。
因为老百姓只要一思考,他就必然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切身利益与感受。
这才是他发动这场大思辨的根本目的。
也是那些所谓的贤人们为什么总要百姓放弃思考,总要愚民的根本原因所在。
至于辩论的结果,他依旧会参与,但却不需要关心了。
可惜当今天下,似乎暂时还没有人能明白这一点。
或者明白也没有办法。
大势一起,无人可逆!
喜欢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请大家收藏: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