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有人互相发文就改制之事,在报纸上各执一词的争吵。
众人愈发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荒诞的世界。
一切都似曾相识,却又如此陌生。
再一看那改制的内容,众人之中有有见识的,立刻就发现了这改制的高明与好处。
不过也有人发觉了这制度对自身利益的危害。
有人立刻就想要把这种改制的内容呈给自己背后的主公,而另一部分人则警惕的认为这样的内容决不能让自己的主公看到。
就算要看到,也一定要劝诫阻止,决不能模仿,否则必出大乱。
其实这份报纸上,也有两种意见。
争论的焦点就是,改吏为官。
并且还要把吏的任免,提拔,统统收归朝廷。
支持者认为这可以给吏员上升的通道,同时也可以把吏员规范进朝廷的管辖之内。
同时降低他们和地方豪强的结合。
而反对者核心就只有一条,就是靡费太多,管理成本太高。
还有人说吏乃卑贱之徭役,纳入官体,这是对百官的羞辱。
这样的反对,一众使者都是十分赞同。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地方豪强出身,就算是官员,也不希望自己身边所有人的人都和自己一样,都是朝廷的官。
但是另一方的文章却立刻就把这种理由驳斥的体无完肤。
“所谓靡费,难道吏员不纳入朝廷官制,他们就不用靡费了吗?
表面似乎不用朝廷承担,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变向的把这些靡费转嫁给了百姓罢了。
而且这种转嫁更是无度的。
所谓的徭役不过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罢了,一个掌握了权力的徭役,他不是官是什么?
另外因为这些吏员不受朝廷管束,却又代代相传,因为几乎完全把持地方,朝廷官员在地方,名为官,其实不过是木偶傀儡而已。
你们之所以反对,其实不过就是不希望别人知道你们这些官其实屁用都没有而已。”
“荒唐,简直荒唐!”
一众使者面红耳赤,感觉这些话就在骂他们一样。
随即又高兴起来,“看来,这朝廷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他们自己就要乱了!”
再翻一页,又看见一篇文章,题目为《论女子与盛世》。
内容大概就是讲,历代王朝,女子社会地位越高,王朝便越是兴盛。
其中内容也讲的深入浅出。
既讲了各个朝代的女子社会地位对照,也讲了各个朝代的经济对照。
最后总结,因为女子也占天下一半人口,理论上讲她们也占据着天下一半的智慧,与一半的力量。
但因为某些人的自私自利,这一半的力量始终处于被压制状态。
结果就是造成了生产力也被压制,社会整体负担被人为加重。
于是在一个家庭而言,生活必然困苦,在一个国家来说,国家必然贫乏。
而且往往一个王朝,都是在开国之处,女性生产力相对得到比较多的释放,一旦稍微富足之后,某些人因为某些扭曲的心态,就开始以女子不参与劳动,而被当做玩物为荣,于是王朝便开始走下坡路。
历朝历代,概莫例外。
最后文章署名,居然是——李逸。
喜欢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请大家收藏: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