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在谈判的最后,陈峰诚恳地说,“我们想为那些被慢性病折磨的人,提供一种新的选择。也想让古老的苗医智慧,借助现代科技,发挥更大的价值。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业。”
也许是陈峰的真诚打动了对方,也许是项目本身的潜力终于说服了投资人。在经过几轮深入沟通后,投资人终于松口:“这样吧,陈峰,我个人很欣赏你的坚持和这个项目的理念。我可以帮你引荐一位对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结合特别感兴趣的企业家。成不成,看你们的缘分。”
与此同时,患者招募的工作也正式启动了。团队在各大医院的宣传栏、官方网站、以及一些慢性病患者论坛上发布了招募公告。然而,响应者寥寥。
“医生,你们那个什么‘生物电池针’,听起来就像……像科幻小说里的东西,靠谱吗?”一位前来咨询的慢性膝关节炎患者大爷,语气里充满了怀疑,“我这膝盖疼了十几年了,什么方法没试过?针灸、吃药、理疗,都没用。你们这新玩意儿,别是拿我们当小白鼠吧?”
“是啊,”旁边一位陪着母亲来咨询的中年妇女也接过话头,“而且还要配合什么苗医的‘睡药’,那些草药会不会有副作用啊?我们可不敢随便试。”
患者的顾虑是现实的。对于一种全新的、听起来有些“跨界”的疗法,信任是最大的障碍。团队成员们每天都在医院的咨询台前,耐心地向每一位前来询问的患者解释。
“大爷,您看,这是我们的生物电池针灸针,它不是靠外部供电,而是利用针体材料与人体组织液发生的温和电化学反应,产生微弱的电流,这种电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我们都经过精确测量,是安全的,而且在苗寨里已经有很多患者用过了,效果不错。”陈峰拿出样品和前期的检测报告,向患者展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阿兰则会用更贴近患者的方式进行沟通:“阿姨,您知道吗?我们苗寨里的‘睡药’疗法,已经用了几百年了,都是些安神助眠、疏通经络的草药,我们这次临床试验用的药方,都是经过筛选和安全性检测的。您看,这是我们苗寨的吴阿婆,她自己都用了一辈子了。”她拿出手机,给患者看苗寨里患者治疗前后的对比照片和视频。
他们还组织了几次患者说明会,邀请了几位在苗寨接受过治疗、效果明显的患者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以前啊,整夜整夜睡不着,吃安眠药都没用,人都快抑郁了。”一位来自苗寨的大姐,在说明会上激动地说,“用了这个针,配合着苗医的‘睡药’,现在我能睡踏实觉了,白天也有精神了,你们看我现在的气色,是不是好多了?”她脸上洋溢着真实的笑容,感染了在场的许多人。
尽管如此,招募的进度依然缓慢。有些患者是因为路途遥远,不愿意频繁往返医院;有些是担心试验过程中的各种检查太麻烦;还有些,始终对“传统医学”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心存疑虑。
团队成员们没有气馁。他们分成小组,主动走进社区、养老院,甚至通过电话、微信,一对一地与潜在患者沟通。小李医生还建立了一个患者咨询群,随时解答大家的疑问,分享试验的进展和相关医学知识。
“陈工,”一天晚上,阿兰找到正在核对资金预算的陈峰,手里拿着一份名单,“这是今天新登记的几位患者,有两位是从外地专门赶过来的,他们说在网上看到了我们苗寨患者的分享视频。”
陈峰接过名单,看着上面的名字和联系方式,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太好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会有人愿意相信我们的。”
就在患者招募艰难推进的时候,陈峰终于等来了那位企业家的回复。对方愿意先提供一笔启动资金,帮助他们开展临床试验,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包括定期汇报试验进展、优先获得未来技术产业化的合作权等。
“这已经是天大的好消息了!”当陈峰把这个消息告诉团队时,所有人都激动得互相拥抱。这笔资金虽然可能不足以覆盖全部预算,但足以让临床试验启动起来。
资金的缺口部分,团队决定采取“节流”的方式。陈峰和工程师们主动放弃了津贴,办公设备能借用的就借用,检测设备尽量与医院共享,研究人员们也都自愿加班,减少人力成本。
202X年X月X日,对于陈峰、阿兰和整个团队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省中医院的会议室里,“生物电池针灸针联合苗医特色疗法一期临床试验”启动会正式召开。医院的领导、伦理委员会代表、第三方监督机构的负责人、团队成员以及首批入组的患者代表,都出席了会议。
陈峰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或期待、或严肃、或带着些许紧张的面孔,心中感慨万千。从最初在苗寨里的灵光一闪,到技术的反复打磨,再到文化融合的困惑与突破,如今,终于迎来了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这一天。
“感谢各位的信任与支持。”陈峰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眼神却无比坚定,“我们知道,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我们承诺,会以最严谨的态度、最科学的方法,完成这项试验,为患者负责,为科学负责,也为传承千年的苗医智慧负责。”
阿兰站在他的身边,穿着崭新的白大褂,头上的银饰在灯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她看向台下那些来自苗寨的老医师们,他们眼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她又看向那些穿着病号服的患者,他们的眼神里,有犹豫,更有希望。
“我们苗医常说,‘草木有灵,针石有神’。”阿兰的声音清脆而有力,“今天,传统的草木与现代的针石,将在科学的见证下,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让这束融合了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光,照亮更多患者的康复之路。”
启动会结束后,首批患者开始陆续进入各个试验医院,接受基线检查,随机分组,正式开始治疗。陈峰和阿兰站在医院的走廊里,看着患者们走进治疗室的背影,彼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坚定和对未来的憧憬。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临床试验的大幕已经拉开,尽管筹备过程历经坎坷,但他们知道,只要信念不灭,团队不散,就一定能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到更美的风景。属于“生物电池针灸针”和苗医特色疗法的破晓之光,正在缓缓升起。
喜欢医圣传请大家收藏:医圣传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