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们听着这与张阿姨事先渲染的“感天动地”截然不同、充满市井气息和自嘲的“真相”,先是错愕,随即爆发出更真诚的哄笑。有人觉得这老头儿太实诚,有人觉得反差萌,还有人对着厨房里只露出半个后脑勺、恨不得钻地缝的阿涛猛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张阿姨(邻居)脸都绿了,拿着喇叭想往回找补:“咳咳…徐老先生这是谦虚!是另一种形式的深沉父爱!大家看这香火!多么虔诚…”
“虔诚个屁!”老徐翻了个白眼,“点香是为了熏蚊子!这裤子放这儿招虫!”
“哈哈哈!”游客们笑得更欢了,气氛反而意外地轻松活络起来。什么仙气、什么圣物,在杭州老巷子呛人的油烟气和老徐耿直的“拆台”下,显得那么荒诞又可爱。
阿涛躲在厨房,听着堂屋传来的哄笑声和老爹的“大实话”,剥毛豆的手顿了顿,嘴角竟不自觉地向上弯了一下。好像…也没那么难熬了?
* * *
**风波渐息后的一个傍晚。西湖边,长桥公园。**
阿涛终于敢在黄昏人少时出来透口气了。他没去断桥,也没靠近任何塔,就坐在长桥边的石凳上,看着**雷峰塔**在夕阳余晖中的剪影发呆。晚风带着西湖的水汽和**花港观鱼**飘来的淡淡鱼腥,吹在脸上很舒服。
一个背着双肩包、学生模样的男孩跑过来,左右张望,有点焦急,看到阿涛,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叔叔,请问…那个‘孝子补丁’…听说最早是在这附近被发现的?”
阿涛心里咯噔一下,墨镜下的肌肉瞬间绷紧。又来?!
男孩没注意他的僵硬,自顾自说:“我爷爷看了新闻,非说那补丁沾了仙气,能保佑我考上大学…让我一定要来沾沾福气…可我转了半天也没找到…”
阿涛看着男孩清澈又带着点无奈的眼神,忽然想起了断桥边那个要补丁贴书包的小女孩。他沉默了几秒,鬼使神差地,从外套内袋里(他居然还随身带着!)摸出一块最小的、边缘被他用打火机燎过显得更“古旧”的浅蓝色补丁。
“喏,”阿涛的声音有点哑,把补丁塞到男孩手里,“拿着…就说是长桥边捡的…‘仙气’…管不管用不晓得…哄哄你爷爷…让他安心…”
男孩愣住了,看着手里那块带着体温的、粗糙的布片,又看看眼前这个戴着墨镜、浑身透着“有故事”气息的怪叔叔,似乎想说什么。
阿涛却像完成了什么任务,迅速起身,压低帽檐,沿着**南山路**的梧桐树影,快步走远了。背影依旧有点瑟缩,但似乎…没那么仓惶了。
男孩站在原地,捏着那块“长桥仙补”,看着阿涛消失在暮色里的背影,又抬头望了望远处沐浴在最后金光里的雷峰塔,挠了挠头,小声嘀咕:“这叔叔…怪是怪的…心肠倒蛮好…”
夕阳彻底沉入**玉皇山**后,西湖水染上墨色。杭儿风掠过**柳浪闻莺**的树梢,卷起几片落叶,裹着**河坊街**飘来的最后一丝定胜糕的甜香,还有**高银巷**大排档的烟火镬气,温柔地拂过湖面,也拂过长桥边那个捏着补丁发呆的少年。
风里,关于“孝子补丁”和徐涛的种种传奇,似乎终于沉淀下来,融进了杭州城永不消散的市井烟火和山水记忆里,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一个带着笑、摇着头、说一句“格个(这个)阿涛,真是个活宝”的独特注脚。
而阿涛呢?他或许正溜达回小营巷,等着吃**奶奶**今晚烧的、加了双倍冬腌菜的片儿川。至于明天?明天管他呢!只要不再有塔,不再有系统,不再有“永垂不朽”的锦旗追着跑…一碗滚烫落胃的片儿川,就是杭州小百姓最踏实的生活
喜欢系统逼我当个人请大家收藏:系统逼我当个人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