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劳了。”何忠良接过房间钥匙,目送小李离开,然后带着程沐岚关门进房。
他让程沐岚住在里间,自己住在外间,便于警戒。
安顿下来后,何忠良立刻取出老周给的收音机,尝试接收信号。
经过一番调试,终于听到了老周预设的安全密码。他松了一口气,知道老周已经安全抵达上海,并且建立了初步的联络点。
“以后,就要在这里假扮夫妻过日子了吗?”程沐岚简单洗漱后,来到窗前,脸上带着玩味的笑。
“明早我去教育部报到。”何忠良也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记住,从明天起,我们就是‘佟毓良’和‘他的未婚妻’,言行举止都要小心,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程沐岚点点头,眼神坚定:“我明白,先生。这南京的气氛,比新京还压抑啊。”
“越压抑,越说明这里暗流汹涌。”何忠良看着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陌生而危险的南京,有这样一位可靠的伙伴在身边,让他感到一丝慰藉。
“南京,汪伪政府,周府海……”他喃喃自语,眼神逐渐锐利,“毛人凤想让我来这里混资历,可我何忠良,偏要在这里掀起风浪!”
第二天一早,何忠良换上一身笔挺的中山装,戴着金丝眼镜,俨然一副斯文儒雅的“文化人”模样,前往汪伪教育部。
教育部大楼位于市中心,外观气派,门口挂着“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的牌子,旁边贴着“和平反革建国”的标语,显得不伦不类。
走进大楼,何忠良立刻感受到一股浓重的官僚气息。工作人员大多面色漠然,见到他这个“新来的”,只是淡淡一瞥。
何忠良先找到小李,在小李的引领下,他们来到二楼的社会教育处。
社会教育处处长黄持重的办公室在走廊尽头,门上挂着“社会教育处处长”的牌子。
小李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进。”
办公室里,一个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的男人坐在办公桌后,正在批阅文件。
他就是社会教育处处长黄持重,福建人,据说前清时曾中过举人,后来投靠了汪伪政府。
“处长,这位就是佟毓良先生。”小李谄媚地介绍,“刚从新京过来的。”
黄持重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何忠良一番,脸上露出一丝公式化的笑容:“佟先生来了,快请坐。久仰大名,听说佟先生在新京《满洲文学》编辑部颇有建树啊。”
“处长过奖了。”何忠良坐下,语气谦逊,“不过是舞文弄墨罢了,不敢当‘建树’二字。以后还要请处长多多关照。”
“好说,好说。”黄持重拿起一份文件,“佟先生,这是你的任命书,任命你为社会教育处二科副科长,主管民众剧院及民俗文化。具体工作,马义隆科长会给你介绍。”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毓良,咱们这社会教育处,说起来是管文化,其实……你懂的。上面的意思,是要配合‘大东亚共荣’的政策,所以,有些事情,你要多‘斟酌’,不要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