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温山海看向了刘辰。
刘辰说道:“向州府和都城发奏报,让他们尽快调兵。我带平海军前去,尽力拖住胡人。还有,还请温大人去各个县城求援,争取多调到一些人马。”
“眼下也只能这样了!”
让平海军修整了一个时辰,刘辰带兵出发。先回红河谷取了战甲。和胡人战斗,单凭弓兵已经不行了。胡人的战甲和军械一定齐全,而且胡人的硬弓也不弱。这一场战斗,一定是一场血战。
取了战甲之后,天已经黑了,刘辰带兵连夜行军,一刻不停地赶往海门县。终于在午夜时分,平海军到达了海门县城下。
此时城外已经有了胡人的游骑在四处游荡。
“竟然还带了战马!”
刘辰心惊。不过胡人带的战马应该不多,只够装备侦查的游骑。大量的战马,没法乘海船越洋。而且骑兵也无法攻城。
海门县早就收到了胡人的战报,此时海门县上灯火通明,无数的士卒在城墙各处巡视。
“走!”
刘辰让人打起旗号,直接往海门县城而去。
平海军一出现,海门县城上就响起了沉闷的铜锣声。刘辰举起手,让平海军停了下来。
凝起真气,刘辰向县城大吼道:“我是平海指挥佥事刘辰,收到了战报,特带兵来援。”
声音震天,刘辰特地用了充足的内力。大战之前有援兵,对海门县的守军而言,有莫大的鼓舞作用。
海门县上的守军来回走了数次,最终一名身着官服的人登上了城楼。
“可是刘辰大人当面?”
“是我!”
刘辰和海门县的县令曾经见过几次,此时夜色昏暗,刘辰孤身走到了城墙下,灯火之下,海门县令马上认出了刘辰,大喜说道:“刘大人稍候,我让士卒打开城门。”
许久之后,城门缓缓打开。大战在即,城门早就被堵死,此时为了平海军进城,有临时撤去了土包。
刘辰带着平海军,开进了海门县。
海门县令是个身材微胖的中年人,名叫胡庸。
有人前来救援海门县,胡庸大喜。胡人来袭,胡庸知道海门县抵挡不了多久,早在白天,胡庸就将家小送出了城。但胡庸身为县令,走不了,已经准备以身殉国了。战死沙场也是死,擅离职守也是死,还不如搏一个身后善名。
可如今来了援兵,而且看样子还都是精锐,只要多守一两日,或许就能撑到大队兵马前来。
胡庸带着刘辰和韩知报走上了城楼,在城楼上走了一圈,胡庸直接说道:“刘大人,海门守军只有两百人,加上民兵也不到八百。要守住四门实在是难。”
刘辰明白胡庸的意思,大敌当前,也没有什么可绕弯子的,刘辰说道:“西门外地势开阔,会是倭寇的主攻方向。这样,我带平海军守西门,其余三处城门还请大人派兵驻守。”
胡庸有些意外,西门一定是胡人的主攻方向,战事一定十分惨烈。没想到刘辰直接要守西门。
不过刘辰带人剿灭倭寇的事情,已经有奏报发到了胡庸的手上。对于刘辰的能力,胡庸没有半分质疑。
“大人高义,胡庸代海门百姓谢过了。”
喜欢浮世大千请大家收藏:浮世大千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