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在呼啸,营地里一片热腾。既是因为县慰大人刚刚的讲话,也是在内心深处,对于这份差使蠢蠢欲动。
“大人。”宋时行、方运达迎上沈林甫打招呼。沈林甫的后面除了跟着的弓手,还要那看管栅栏的,以防未经考验就混入军营。
“已经招募多少了?”
“现在差不多小一千了,估计在等一个时辰就满了。”宋时行答到。
随后一行人向里间走去。路上所见,两边数十座砖砌营房已经呈完工状态。地上也大多铺设了条形石头,虽不平,却也算难得了。
一路上都是蹲坐在地上的汉子,宋时行对沈林甫说道,这些都是已经过了检测的,等招募结束后,就要对他们进行分配。
再往前就是中军所在地,校场上已经立起一根旗杆,上面吊着绣有‘巴陵乡勇’四个字的锦旗,黑字红底。
一来到中军校场,正在进行考核。校场外面被弓手们围着,里面那些应募的人要么正在举磨盘,考察力气。要么就是射箭,考察臂力与箭术。也有的还在旁边正着,待考官叫他的名字。
韩以茞等人见是沈林甫来了,纷纷从座上起身,迎了过来。
“这磨盘重多少斤?”沈林甫问到。
“大人,这磨盘刚好重一石。”刘识回道,这些磨盘也是他带着石匠雕琢,最后让弓手们用牛车拉回来的。
“这庄稼汉常年劳作,想来肩膀子使出一百二十斤,应该不算难事。那弓呢?”
“那弓是一石弓,不过大多数应募之人也只是勉强拉开而已,距离搭弓射箭还远。”郭熙河说道。
“你能用石弓?”沈林甫笑着对郭熙河说道。
“回大人,卑职能拉三石弓,但是射不出去,平时都用的两石铜弓。”郭熙河回到,倒是让沈林甫意外。
这能拉两石弓的,基本上都是能在战场上大开大合的武将。不过人家都是几十年的淬炼,还有那等功力,这是郭熙河才十六岁,实在天赋异禀。
“不错,有名将之风,多点书,以后说不准真能捞个节度使相公,哈哈哈~”沈林甫对郭熙河笑着说道。
“卑职不想做那什么节度使,只做个都头就行了。”郭熙河倒也识趣,知道这节度使是什么,不敢好高骛远。
“对了,我刚进来时,看到有些读书人打扮的混在其间。估计这些人也举不起磨盘拉不动弓,要是就这么走了也可惜。你们都去叫进来,只要能熟读四书五经的,都招募进乡营当刀笔。不然以后发个榜贴都没人认识。”
沈林甫有自己的考虑,虽说这读书人多是怕死之辈。但是乡营老是一群目不识丁的也不行,以后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得有人才。可是人才大都衣食无忧,这些落魄书生也算是老天爷送来的礼物。
“你叫周诊是吧?”一个穿着黑色武服的壮汉,脸上有一颗异常显眼的刀疤,对着真诊说道:“走,跟某进去,大人说了,但凡能熟读四书五经的都录了。”
周诊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识文断字还是有用的,本来还在愁待会进去该是怎样的考察,自己能不能过。若是耍大刀,百步穿杨之类的,自己可干不了。
“是是是,差爷,您先请。”
不只是在未考察的人群里,就连已经过了的应募人堆里,一个个弓手也走遍,把沈林甫的吩咐传达下去。
“大人有令,凡是能熟读四书五经、录事记书的,只要身家清白,通通录为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