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宋时行是文人喜静,虽然刚开始也觉得有趣,也跟着吆喝。但是到了后面就受不了,那么多人扯着弄的他一个头两个大。
对了,沈林甫管这歌叫“好汉歌”。确实也应景,尤其是营地里那些参与干活的弓手,更是喜欢的不得了。
在巴陵城内,崇宁坊的余石街,一个头戴竹笠,挎着粗布包裹,手持一柄长剑的剑眉虎母的汉子,正站在一间宅院前敲门。
如果沈林甫在此,一定能认出这人是谁。
此人正是河东府人方运达,表字玉坤。他答应沈林甫成亲一定要来,于是便来了。
本来一进巴陵城,他就打听沈林甫住在何处。不过得知沈林甫已经前往江宁迎亲,他便没有去沈府。
他虽然出身行伍,但是也知道人情世故。要是沈府没人认识他,就有些失趣了。
于是继续打听随同沈林甫同江宁回来的那几家人,兜兜转转地才打听到,被沈林甫安排在余石街。
他面前的这座院子正是黄文章家。他来此处倒不是投靠,而是单纯看看过得怎么样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毕竟他在无为荆救过黄文章一家子,也算有旧。
黄文章的儿媳妇正在院里倒腾一些旧物,听到有人敲门,想着怕是姑姑回来了。
打开门一看,见是一陌生汉子,看那穿着像是游侠。
开口问到:“这位官人找谁?”
方运达也不认识这妇人,他只见过黄文章与黄英姑。
“请问娘子,这可是黄文章黄老伯的府邸?”
“正是。”
“还请娘子转告,就说河东方玉坤拜访。”
那妇人听闻,连忙把门打开,要把方玉坤迎进来。她虽然没有见过方玉坤,但是还是听公公说起过,在无为荆时,这位恩人救过自己家。
“是妾身冒昧了,不知恩公大驾光临,快请进。”
“麻烦嫂夫人了。”方运达听这妇人口气,想来是黄文章的家人,便改了称呼。
那女子听闻,无意间莞儿一笑,令方运达有些失神。
“还叫官人知晓,先夫不幸早逝,这院里就舅姑与妾身,还有两个孩儿五人。”
方运达有些不解,跟自己说这些做什么。不过他也没想太多。
那妇人名叫莲娘,倒也没其他意思,只当方运达是恩公,自己丈夫若不出来接待,说不过去,所以才说了这些话。
里间的黄文章听见外面说话声,出门一看,是方运达。急忙大呼:“恩公快快里面请。”
“黄老伯,叨扰了。”方运达一看是黄文章,持剑还了个礼。
“恩公可是来祝贺沈郎君成亲的?”
“正是,不过沈兄弟正好没在,便想着过来看看老伯一家。对了老伯切勿叫玉坤恩公了,担不得,担不得。”
“恩公高义,救了小老儿一家,这可是天大的恩情。”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是男儿本分。”
见方运达执着,黄文章也不再坚持。
“既然如此,小老儿就失礼,以后就叫玉坤了。”
“应当的,应当的。”
那黄文章的妻子见恩公来访,便连忙与儿媳妇去厨房做吃食去了。
“玉坤现在可是还未落脚?”见方运达背着包裹,黄文章问到。
“正是,我前脚才进巴陵城,想着先过来看看老伯。”
“既然还没有找落脚地,那就不要找了。这间院子是沈郎君赠送给我的,里里外外就我祖孙五人。宽敞有余,玉坤你就在这住下。”
“老伯,这哪里使不得。我一个粗鲁武人,会带来不便的。”
“唉,玉坤莫要推辞了。而今世风不古,像玉坤这样侠义怀身的不多了,就当老夫聊表谢意,已示钦佩。”
方运达见黄文章家多女眷,再三推辞,不过还是被黄文章留下了。
喜欢诸王纪元请大家收藏:诸王纪元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