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安平县习武的另外五个“青”里,也有三个让李辰兰带回了淮石镇。
他们与蔡叔等人同住,负责保护蔡叔等人的人身安全,并李氏小食铺子与楼上海鲜铺子的店铺财产安全。工钱则是李氏小食铺子纯利润的百分之一,当然是三个人一起平分百分之一。
算下来,一个月每人也有个二三两。
至于安平县还在习武的那两个“青”,李辰兰又找机会买回一个“青”,凑了三个人的数。让淮石镇上这三个青,每隔半个月就去安平县替换一次他们。
如此既能保证她店铺与底下做事人的安全,又能保证负责安保工作的这些“青”们,身手与日俱增。
这一切,全都要从半个月前那场祸事说起。
李辰兰事先就有了不太好的预感,但一直不知道这预感从何而来。直到李氏小食铺子有客人吃坏了肚子,且从一开始的一个两个,到后来的一天十几个。
李辰兰很快意识到,李氏小食铺子生意火爆的场面,刺激了某些同行敏感的神经。
但她不是地头蛇,对此并想不出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
只能把“吃坏了肚子”的客人一个个安抚好,那段时日简直是焦头烂额。好在桑榆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出极高天赋,蔡叔为人做事经验老到,帮了她不少忙。
总算勉强安抚下这些炸毛的托,她又赶去安平书院管李辰柏讨主意。
李辰柏告诉她,他们家小食铺子的客人,多数都是家境一般的普通人。像那些有钱人,顶多吃个一顿两顿新鲜,根本不会一再光顾人多拥挤的小食铺子。
因为这太有失身份了。
所以大酒楼、大食肆是不会在意小食铺子生意有多好的。
会争对她们的,只有跟她们客户资源重合的小酒楼、小饭馆或是小客栈之流。
李辰柏让她多问几个镇上连饭都吃不起的小乞儿,李辰兰照着行事,果然很快确定下来五个有可能对付她们的小饭馆名单。一个个排除后,事情就简单多了。
李辰兰带着桑榆和蔡叔,并从镇上接回的桑麻,单独约见了两个最有可能使坏的店铺老板。
一番“和谐交流”后,成功让他们承认了,自己支使人去李氏小食铺子讹诈的事实。李辰兰让他们各自签字画押,留下了证据。在整个过程中,桑麻发挥了较大作用。
也不知这丫头怎么想的,实在是太实诚了。
李辰兰不过是说一句,卸了其中一个老板的胳膊。桑麻二话不说上前,不止卸了他一条胳膊,还从怀里摸出了一把匕首,阴恻恻的看着那老板,一副正在琢磨往哪里下手比较好的模样。
把个可怜的店铺小老板吓的瑟瑟发抖,发誓以后再不敢对他们店铺使坏了。
“那匕首,不是流萤的嘛,怎么给你了?”
事后,李辰兰曾好奇的问过。
“师父说给我了,当是收徒礼。”
桑麻本就是个不爱说话的性子,跟着流萤习武后越发不爱说话了。这性子,看起来与流萤还真有几分相似。只不过才几天的功夫,流萤就收了她为徒,这事多少有些奇怪。
李辰兰不是个追根究底的人,这件事情对她来说应该没什么坏处。
因此心里记了一下,也没当回事。
奇怪的是,李氏小食铺子频频出事,那两个小老板请了这么多托,就是为了搞垮她们。照理来说,不可能后边毫无动静,怎么也该请官府出面把事情闹大才是。
当着蔡叔等人的面,这些问题却是不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