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子弟对他无不赞叹膜拜,谢灵运的徒从,没有上千也有几百,这还只是日日都跟在他的身边,能算作是朋友幕僚的人物。
那些算不上号的,谢灵运根本就不认识的崇拜者,更是遍及郊野,数不胜数。
当年,谢超宗也听得祖父亲口说过,有一次,他到某地游玩,是个山水僻静之地,本来就是为了图一个清净,就连朋友同僚都没有知会,只带着简单的车马。
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岂料,他还没有换上心爱的谢公屐,登上高山半步,就被从四里八乡赶来的士族团团围住。
也不知是谁,透露了谢超宗到来的消息,一时之间,消息竟然传的飞快,平时就仰慕谢灵运为人处世的乡民读书人,全都倾巢而出,跑来瞻仰堂堂康乐郡公的风姿。
这一看可不得了,他们全都被谢灵运旷达随性的姿态吸引,来了就不走了,干脆,跟在谢灵运的身后,与他一起上山。
于是,一个人变成了一队人,一队人又变成了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有说有笑,那气势,俨然犹如天子出巡。
时过境迁,二十年了,谢灵运当时那自信得意的神情,仿佛就在眼前,时时的灼烧着谢超宗的内心。
年幼的他,只知道羡慕祖父的风度潇洒,以为那是世家贵族当然的做派,却不会知道,祸患就潜藏在其中。
又过了几年,祖父的行事风格一切如旧,可是危险却渐渐逼近了他,在他一点也没有察觉到的时候。
一道圣旨,凌空而下,就把谢家打的七零八落的。谢灵运被判流放,其子谢凤、嫡孙谢超宗亦在列。
朝廷没有给他们一点喘息的机会,责令他们立刻启程,前往岭南。
岭南乃是蛮荒之地,才走到番禺境内,一直身体羸弱的谢凤,就一病不起,撒手而去。
自从被判流放之日起,谢灵运的身上就再没有了从前的坦荡从容,几乎是一夜白头,成了个垂垂老翁。
可这个时候的谢灵运从来没有丧失过信念勇气,支撑着他衰微的身体的,是嫡孙谢超宗的安危。
其实,在他的心里,也也许比谁都清楚,他为何会落到这般田地,只是,当时,面对稚嫩的谢超宗,他无法将自己的心事诉说。
孩子,他懂的什么呢。
谢灵运只能勉强支撑着自己,在危难之中,为孙儿遮风挡雨。
可笑的是,谢灵运已经落败至此,全然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那些在暗中觊觎他的人,还是不放心,总是想要把他彻底弄死。
很快,他们的下一步行动就展开了。
谢灵运他们在流放的路上,艰难的行进着,朝堂上,却收到了一封飞书,指称,罪臣谢灵运,死到临头还不老实。
据说,在路途之间的一座驿站,有几个乡民,认出了谢灵运,这也没什么稀奇的,毕竟,在当时,康乐郡公是非常有名的。
而一向恃才傲物的谢灵运,亦如这些朝臣们想象的一样,在驿站和这些乡民谈笑风生。
喜欢元嘉纪事请大家收藏:元嘉纪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