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厉害的还在后头。"他接着说,"每一只机器人的背上,都装有高清纳米摄像头。哪怕隔着几公里,也能将敌情和地形一览无余。如此一来,情报侦察、战场监视,还不是手到擒来?"
此言一出,老马顿时眼前一亮:"这么说,有了这些'小不点儿',还要啥隐形无人机?直接把它们撒向敌阵,不就是一张'活地图'?"
"正是!"赵阳击掌大笑,"而且啊,这些机器人还能携带各种微型传感器。什么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甚至是核辐射,都休想逃过它们的法眼!"
如此神奇的利器,自然立即被列入特种部队的"标配"。
在一次反恐演习中,飞鸿小队将一管"隐形侦察兵"洒向练靶场。
不到一分钟,指挥部的大屏幕上便实时呈现出一幅清晰的"俯瞰图"。树林、沟壑、掩体、火力点,镜头随着机器人的爬行不断切换,几公里外的一举一动都暴露无遗!
更令人惊叹的是,当一个"敌人"从战壕中钻出,准备扔出一枚手雷时,一个纳米机器人竟神不知鬼不觉地爬上了他的衣领。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机器人忽然弹射出一根纳米导线,瞬间缠住了手雷拉环。只听"嗤"的一声,手雷应声而落,被炸成了碎片!
"妈呀,这也太彪悍了吧?"
"完了,有这些看不见的'隐形卫士',敌人还怎么搞偷袭?"
"谁敢打我们的主意,分分钟教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演习场上,一片惊叹声此起彼伏。
从指挥官到普通士兵,无不对这支"纳米特种兵"刮目相看。
赵阳却并没有就此满足。在他看来,一支只会执行"预设程序"的机器人大军,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要让纳米机器人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灵活应对,必须赋予它们智能!"他暗暗思忖,"一个能自主分析、自主决策、自主学习的'智能大脑',才是未来制胜的关键!"
于是,一场以"类脑智能"为目标的技术攻关在材料所内部悄然展开。
赵阳广纳贤才,从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到控制论、信息论,各领域的尖端人才纷纷被网罗进研发团队。
经过反复论证,一个颠覆性的方案被提了出来——"进化智能芯片"!
"与其一开始就设计一个超级复杂的中央处理器,不如从简单开始,让芯片自己进化!"赵阳对大家阐述,"就像人脑的发育过程,从婴儿到成人,关键在于不断接受信息刺激,建立起海量的神经突触,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
说着,他从电脑上调出一幅设计图。只见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布满了无数的纳米管,酷似人脑神经元的"突触结构"。
"这就是我们的'类脑芯片'雏形。"赵阳自豪地说,"当电信号通过时,这些纳米管会像神经元一样放电。次数多了,它们之间的连接就会越来越强,逐渐形成稳定的'突触权重'。"
"就这样,芯片经过一遍遍的'学习',智能也会与日俱增!"老马恍然大悟,"那跟人脑的学习过程,还真有几分相似!"
接下来,一套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算法"被输入芯片。
几个月的时间里,它们昼夜不停地"学习"着过往战例,从目标识别、态势推演到战术决策,一次次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反馈,犹如一个永不停歇的"学习机"。
与此同时,各种极限环境的模拟测试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高温、低温、强辐射、强电磁......在一次次"淬炼"中,进化芯片的性能愈发稳定,也愈发睿智。
转眼大半年过去,一款拥有"初级智能"的新型纳米机器人诞生了!
当它在战场模拟系统中翱翔时,一个个快速、灵活、充满智慧的动作,令赵阳和所有人都惊叹不已——
面对敌方的炮火封锁,它们迅速散开,灵活避让,待风头过去,又快速集结,发起反击;
当侦察到有群众被劫为"人质"时,它们又默契地潜伏下来,选择最佳时机,一举歼灭匪徒,成功解救人质;
甚至连化学毒气都拦不住它们前进的脚步。只见万千机器人联合编队,组成一道"流线型"的阵型,硬是冲出了毒雾区!
......
看着大屏幕上的一幕幕,在场众人无不拍案叫绝,对"进化智能"的神奇成果赞叹不已。
赵阳也难掩心中的自豪与喜悦。他知道,这一刻,一支由"炎国制造"打造的智能纳米军团,已经初具雏形了!
喜欢四合院:眼红系统,全院人麻了请大家收藏:四合院:眼红系统,全院人麻了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